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詠桃紅

四、詠桃紅                劉陶福

雨花台畔樹青蔥,鮮艷桃華朵朵紅,
曉露香標尤藹麗,群芳搖曳醉春風。

附記:雨花臺在南京市聚寶山上,相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有感天地,忽然天降雨花,故名。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三日與本部(審計部)同事朱汝文遊覽雨花臺欣賞桃花,於返部當晚擬作此詩。

---------------------------------------------------------------------------------
補注:關於南京雨花台探春 (雨花台)、還有傅抱石的畫:

傅抱石"雨花台頌" 1960年    (作品說明)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詠菊

 十六、詠菊                     劉陶福

寒螿啼斷萬園空,芳草凋零霜露中;
惟有黃花偏耐冷,東籬含笑挹西風

附記: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九日應蘇州葉芳同學之約,赴其家,共遊花園賞菊,此詩步葉同學之原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六首。
2.  重陽節賞菊的風俗
3.  由南京到蘇州路途兩百多公里,搭巴士要5個多小時













蘇州拙政园菊花展(來源)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重九登高宴石寺

二、重九登高宴石寺(註一)             劉陶福

巍峨宴石秀雞爬,(註二)   重九登高勝倍嘉,(註三)
靜默門前金菊掩,(註四)   洲江水面玉山遮,(註五)
青梯繞露型增耀,(註六)   綠笋經霜色愈華,(註七)
遠眺巒崗憑點綴,(註八)    嵐光凝靄萬人家。(註九)

附記: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十日在重慶審計部接故鄉李達材來函,要筆者撰詩寄回,書刻於宴石寺內石壁上。

註一:宴石寺係一個石山中之廟宇,在廣西省博白縣境內,為縣八景之一。
註二:雞爬石係山名,乃博白高山之一,該山有三個石峯,一二兩峯可以登上山頂,第三峯高入雲霄,無法登上,但不比宴石之美。
註三:博白縣東平、旺茂、鴉山、水鳴、鳳山各區文人雅士每逢重九佳節,成群結隊遊覽宴石勝景,自來如此,已成慣例。
註四:宴石寺在一個天然石洞中,所以寺之大門題有佳聯曰「宴會羣仙地,石開一洞天」。寺內左側有個小門叫做靜默門,每當秋天,門畔菊花盛放,艷綴其間。
註五:宴石山腳,洲江流水,澄清如鏡,山之峯巒映照之下,好似江中屹立一個石峯。
註六:寺門上面半山岩中,有一青色竹梯,相傳仙人在岩中宴會,所留之仙物,不知經歷多少歲月。
註七:寺洞大門對面,有兩柱石峯,型同竹笋,鼎然屹立,約數十丈之高,整體寄生藤草,四季常青。
註八:登上宴石半山,遠眺雞爬石,獅子石諸峯,羅列目前,好似向寺朝拜。
註九:宴石連綿諸峯,崇列崢嶸,其發放嵐光白霧,登山俯眺之下,好似凝靄萬家村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二首。
2. 父親的家鄉是廣西博白  (地點參見下面地圖)
3.  網路上尋得幾張宴石寺的圖片(圖一~→圖三),供參考想像。
4.  广西博白县丹霞地貌初步考察 (PDF)
5.  博白縣志(廣西地情網)、白州八景(道光縣志)、宴石寺傳說宴石山(百度百科)













圖一: 遠望宴石寺(來源)

圖二: 宴石寺正門 (來源)

圖三: 註七提到 宴石寺大門對面有 兩柱石峯(來源),是這嗎?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移居有感

一、移居有感                   劉陶福

三號移居九號房,依然高臥半邊床,
斯時勞苦須當忍,待旦乘風破海洋。

附記:抗戰時期,公務人員生活清苦,審計部在重慶市上清寺陶園辦公,員工宿舍亦同一處 ,設備為高架木床,筆者原住第三號房,於三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上午移居第九號房,仍然配住最高一層,頗感侷促,但精神至為愉快,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有英明領袖蔣委員長領導抗戰,中國必勝,日本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一首。
2. 陶園()
3.  重慶市上清寺陶園(中山四路11号)靠近嘉陵江,見下圖。
4.  當時抗戰已近尾聲,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已於南京舉行二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來源

可比照 Google 地圖上現在的位置 https://goo.gl/maps/TzKeHo6BMJH2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月夜懷友

 十四、月夜懷友             劉陶福

一輪明月照中天,當此良宵憶昔年,
風雨對床談未了,五更燈射斗牛邊。

附記:(事實如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四首。
2. 附記的“事實如前”應指與第十三首詩“思鄉”的附記相同(復家鄉朱光明同學之詩,並步原韻,於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雲南軍次所撰者)。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思鄉

十三、思鄉                 劉陶福

風塵僕僕那時休,憶別鄉關幾度秋,
萍泛天涯憐隻影,白雲遙遙悵悠悠。

附記:復家鄉朱光明同學之詩,並步原韻,於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雲南軍次所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三首。

父親事略

“先生生而穎慧清華秀發。幼承庭訓學詩學禮是孝是忠小學卒業負笈粵東數年後入讀壽達國文專科學校國學專修科畢業時聞當代通儒太倉唐蔚芝文治先生,率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師生遷至桂林[1]為期深造遂游於唐校長之門。時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也。次年秋先生蒿目時艱更痛恨倭寇之蹂躪吾民吾土毅然從軍報國。先後於軍政部第四十五補訓處及永榮師管區司令部任上尉書記。三十二年一月調第二十集團軍雲耿鎮緬運輸總隊部任少校秘書十月、洊升中校主任秘書;勤慎練達為長官所器重。顧書生終不慣軍旅生涯.迭辭不獲,迄三十四年三月奉准離軍職。由滇入川抵渝適審計部為擴充業務考用新人  先生一試獲雋於同年四月進部工作派任書記官。親朋有以其棄中校而膺委任職為屈就者,則應之曰:「文武異途今自基層起任,亦理所當然。安知吾異日不能出類拔萃也。」抗戰勝利復員還都升主任科員。三十七年底大局逆轉審計部奉令遷地辦公隨部由京之穗。翌年六月調升總務處文書科長。未幾樞府遷渝再遷成都、臺北  先生護部印經香港輾轉來臺。”-- (節錄自先父治喪會撰述之先父事略, 民76年9月)

注:
1.  无锡抗战往事之《唐文治与无锡国专抗战西迁》(太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