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賀張善集先生新婚

六、賀張善集先生新婚       劉陶福

紫金勝景暖融和,玄武花開並蒂荷
嬝娜佳人歌燕爾,善書才子締秦娥
齊家大計同商討,強種方針共切磋,
好待夢蘭麟趾詠,廿年聚訓壯山河。


附記:
張善集君任審計部……主任,是一位專家學者,於民國三十六年七月…日在南京結婚,書此詩致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六首。
2.  紫金、玄武  即南京重要景點:紫金山及玄武湖。
3.  時值夏天,所以有“暖融和”及“並蒂荷”(並締蓮)。
4.  “麟趾”也見麟趾呈祥

並蒂蓮 (圖片來源)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題周雄飛先生相贊

一七、題周雄飛先生相贊              劉陶福

紫金玄武虎踞蟠龍鍾靈毓秀,世出豪雄,
天資英朗,氣宇恢宏,忠誠樸實,和藹謙恭,
學而時習,禮義陶鎔,周家八士,我輩欽崇


附記:周雄飛先生南京市人,兄弟姐妹均是學士,各有成就。因周君友好,於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在南京作此相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此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七首。
2. 相「贊」:頌揚、稱美。通「讚」。
3. “虎踞蟠龍”可參考六朝古都南京
4. 兄弟姐妹均是學士”,除地靈人傑外,想必也是父母教育成功。而在當時(民國36年前後),大學畢業生算是稀少的。據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的資料,民國34年,全國大專在校生及畢業生人數分別約為8.3萬人及1.4萬人;民國35年為12.9萬人及2萬餘人;民國36年則為15.5萬人及2.5萬人;當時中國人口總數約為5億多。(當時大專校院一覽表見年鑑 p.  578- )

不像70年後今天的台灣是大學生滿街跑:“大學生在教改後,由2萬多人飆升到10萬人,近年更是維持在23萬人,大學畢業生人數佔同年齡全國總人數70%,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超過九成……”。

[其他相關資訊]
1. 教育大事年表  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
2.  民國上大學花多少錢:1930年北大報名費三塊大洋

3.  抗戰期間的中國教育奇蹟    提到抗戰時“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及“高等教育:1936年在校学生4万余人,抗战结束时增至8万余人 -- 1936年之前,中国的高等学府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其学费普遍“年须数百元”,非家境富裕者,一般无力入学……抗战爆发后,学费问题转由国民政府出面解决,不但保证了来自沦陷区的大学生可以继续求学,而且打破了中国高等教育旧有的贵族化倾向。
解决大学生学费问题的同时,国民政府还竭力解决私立大学的运营经费问题。较典型者如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系中央政府大量拨款补助,才得以继续运转。此外尚有大批省立大学因资金紧张而申请改为国立获批,而得以继续维持。因为当局的种种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在抗战期间也不降反升,由1936年的4万余人,增至1945年的8万余人。”

4. 新中國成立 學位服一度被視為"形式主義"而取消

5. 一些舊年代的大學畢業照: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賀雙生兒

九、賀雙生兒              劉陶福

聲聲鵲報齊眉月桂香飄放幾枝,
兩美同生祥達,一孿競秀慶郊祁
青藜照耀稱儒傑,白水流芳話健兒,
喜待風歌揚四海,復興漢族正斯時

附記:劉X禹先生與張X蘭小姐結婚,已有五年之久,迨至民國三十五年中秋在南京,一舉而生兩男,撰詩致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九首。
2.  "月桂香飄放幾枝"  一句可參考"折桂"一詞。

3. 第三、四句參見「兩美同生祥①開達适②;一孿③競秀④譽邁郊祁⑤ 」:
﹝注解﹞ (1)祥:吉兆。(2)達适(kuò):伯達、伯适。《論語·微子》:“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三國魏何晏集解引東漢包咸曰:“周時,四乳生八子(四對雙胞胎),皆為顯仕。”(3)孿:雙生。(4)競秀:爭比秀美。(5)郊祁:指宋郊、宋祁兄弟,同時舉為進士。(見《宋史·宋祁傳》)
﹝解析﹞ 上聯:生了兩個佳兒,有成為伯達、伯适那樣雙生子名人的吉兆。 下聯:一對孿生兄弟競秀,聲譽將超過宋郊、宋祁兄弟。
﹝用法﹞ 用以賀生雙子,祝雙子皆為傑出人物。
4.  第六句"白水"亦見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13748/8480021.htm   ;或
白+  水  → 泉,參見 "盈辉溢彩,一脉流芳溯白泉"。

雙生兒  (圖片取自網路)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飯後有感

三、飯後有感                            劉陶福

重英   繁俊 國 家祥, 振漢  新民 大 道揚
鴻烈  建華 強 自立文明  炳進 世 其昌

附記:筆者於民國三十六年端午節前夕,邀本部審計部同仁 X重英、X繁俊、X家祥、X振漢、X新民、X道揚、X鴻烈、X建華、X自立、X文明、X炳進、X其昌等十二位先生在南京太平路曲園便飯,飯後將十二位名字聯綴七絕一首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三首。
2.  民國三十六年時,審計部應位於南京白下路257號。附近的太平路167號(今太平南路)有個曲園酒樓分店(也有人說曲園在太平北路),總之距離審計部不遠。(參見下面地圖,由白下路的審計部往左走,經長白街就到太平南路了) 曲園是湖南菜餐廳,以東安雞、豆瓣魚聞名。

94个老门牌重现民国太平路繁华

南京老字号饭馆寻踪 宋美龄爱吃六华春的嫩鸽蛋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72318/17731912.html

南京的白下路與太平南路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夏夜賞荷玄武湖

、夏夜賞荷玄武湖                 劉陶福  

天然湖景夜清涼,出水荷花撲鼻香,
最愛芳姿污不染,亭亭玉立隱鴛鴦。


附記: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夜與本部(審計部)朱汝文同仁等赴[南京]玄武湖飲茶賞荷,至為愉快,返部當夜即寫此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首。
2.  玄武湖在南京的哪裡?湖的今昔樣貌如何? 可參考下面的圖:

圖片來源


















原來到玄武湖賞荷由來已久了
圖片來源












兩張玄武湖的老照片:
Hedda攝     圖片來源

















孫明經攝 1946年的玄武湖     圖片來源
















3. 其他參考資訊:
玄武湖莲花别样红 探访南京最古老的赏荷地
玄武湖曾被称荷湖
赫達眼中的南京紫金山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春懷舊雨

五、春懷舊雨                         劉陶福

薰風拂拂柳如眉,觸景情生憶昔時,
馬帳談心資砥礪,雞窗聚首論文詩,
相持帚欣無己,一唱驪歌恨別離,
今日樹雲徒悵望,何年剪燭芝儀

附記:復黃正輝同學之詩,步其原韻,擬於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南京審計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第五首。
2.  以上詩句的其他參考注解:

“薰風拂拂” 亦見一首宋詩 
“柳如眉” 讓人想到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在形容楊貴妃
“麈帚”(同"麈尾"或"麈拂"?)  
“樹雲”  杜甫春日憶李白中的句子:“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

3.  感想:從“柳如眉”到“剪燭會芝儀”,倒有些女性的意象?!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喜愛的詩聯」前言

父親過去所寫的的一些對聯(21)及詩詞(27),於民國663月彙集成冊印行,書名為「喜愛的詩聯」,由家姊編印。
這小冊書雖僅僅32頁,卻可窺見些許父親的個性及情懷。對我而言,彌足珍貴。

家姊在前言中寫道:

                     前                       言

吾父劉陶福氏自第二次大戰期間在重慶供職審計部而我國抗戰勝利隨部還都南京嗣則政府遷址辦公赴廣州至成都轉香港抵臺灣三十多年來,凡所履臨之處均有寫作近又撰擬有關審計財政之書籍。乃茲僅就其所擬應用文中而我喜愛之詩聯謹錄少許,編輯小冊名曰「喜愛的詩聯」用與舍間弟妹便予閱覽本是雕蟲小技不敢自詡鯉趨過庭[注]學詩學禮之訓示。然其服務中樞,効忠領袖毫不苟且不怕犧牲此所以雪泥鴻爪印誌詩聯之中亦一樂也。

     X     X    謹識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於XX大學

-----------------------------------------------------------------------------------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抗戰勝利返南京

父親於民國三十四年三月離開軍職,由雲南到四川重慶,後考入審計部,服務約半年即抗戰勝利(34年9月)。

看到一些在陪都重慶準備返鄉(或原工作地)人們的老照片,想到父親當時可能也經歷類似光景:(圖片一~三來源)
圖一:1945年重慶。一名民國政府的工作人員和他的太太正在打點行囊,準備隨政府還都南京。

圖二:194511月,重慶。滿載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工作人員的中國航空公司專機正在揚子江河中的島嶼珊瑚壩機場起飛,他們將飛往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

圖三:194511月,重慶市區繁華的街景。這些房屋大多是用當時青石修築的,外牆糊上泥土,這種建築非常堅固,即使是二戰時日本多次大轟炸也沒能毀壞它們。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建國銀行主樓和一家叫銀耳大王的干鮮店。

另一部抗戰時重慶的照片集:
(本片的說明文字與Life雜誌原說明文字有差異,請自行參酌)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詠桃紅

四、詠桃紅                劉陶福

雨花台畔樹青蔥,鮮艷桃華朵朵紅,
曉露香標尤藹麗,群芳搖曳醉春風。

附記:雨花臺在南京市聚寶山上,相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有感天地,忽然天降雨花,故名。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三日與本部(審計部)同事朱汝文遊覽雨花臺欣賞桃花,於返部當晚擬作此詩。

---------------------------------------------------------------------------------
補注:關於南京雨花台探春 (雨花台)、還有傅抱石的畫:

傅抱石"雨花台頌" 1960年    (作品說明)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詠菊

 十六、詠菊                     劉陶福

寒螿啼斷萬園空,芳草凋零霜露中;
惟有黃花偏耐冷,東籬含笑挹西風

附記: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九日應蘇州葉芳同學之約,赴其家,共遊花園賞菊,此詩步葉同學之原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六首。
2.  重陽節賞菊的風俗
3.  由南京到蘇州路途兩百多公里,搭巴士要5個多小時













蘇州拙政园菊花展(來源)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重九登高宴石寺

二、重九登高宴石寺(註一)             劉陶福

巍峨宴石秀雞爬,(註二)   重九登高勝倍嘉,(註三)
靜默門前金菊掩,(註四)   洲江水面玉山遮,(註五)
青梯繞露型增耀,(註六)   綠笋經霜色愈華,(註七)
遠眺巒崗憑點綴,(註八)    嵐光凝靄萬人家。(註九)

附記: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十日在重慶審計部接故鄉李達材來函,要筆者撰詩寄回,書刻於宴石寺內石壁上。

註一:宴石寺係一個石山中之廟宇,在廣西省博白縣境內,為縣八景之一。
註二:雞爬石係山名,乃博白高山之一,該山有三個石峯,一二兩峯可以登上山頂,第三峯高入雲霄,無法登上,但不比宴石之美。
註三:博白縣東平、旺茂、鴉山、水鳴、鳳山各區文人雅士每逢重九佳節,成群結隊遊覽宴石勝景,自來如此,已成慣例。
註四:宴石寺在一個天然石洞中,所以寺之大門題有佳聯曰「宴會羣仙地,石開一洞天」。寺內左側有個小門叫做靜默門,每當秋天,門畔菊花盛放,艷綴其間。
註五:宴石山腳,洲江流水,澄清如鏡,山之峯巒映照之下,好似江中屹立一個石峯。
註六:寺門上面半山岩中,有一青色竹梯,相傳仙人在岩中宴會,所留之仙物,不知經歷多少歲月。
註七:寺洞大門對面,有兩柱石峯,型同竹笋,鼎然屹立,約數十丈之高,整體寄生藤草,四季常青。
註八:登上宴石半山,遠眺雞爬石,獅子石諸峯,羅列目前,好似向寺朝拜。
註九:宴石連綿諸峯,崇列崢嶸,其發放嵐光白霧,登山俯眺之下,好似凝靄萬家村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二首。
2. 父親的家鄉是廣西博白  (地點參見下面地圖)
3.  網路上尋得幾張宴石寺的圖片(圖一~→圖三),供參考想像。
4.  广西博白县丹霞地貌初步考察 (PDF)
5.  博白縣志(廣西地情網)、白州八景(道光縣志)、宴石寺傳說宴石山(百度百科)













圖一: 遠望宴石寺(來源)

圖二: 宴石寺正門 (來源)

圖三: 註七提到 宴石寺大門對面有 兩柱石峯(來源),是這嗎?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移居有感

一、移居有感                   劉陶福

三號移居九號房,依然高臥半邊床,
斯時勞苦須當忍,待旦乘風破海洋。

附記:抗戰時期,公務人員生活清苦,審計部在重慶市上清寺陶園辦公,員工宿舍亦同一處 ,設備為高架木床,筆者原住第三號房,於三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上午移居第九號房,仍然配住最高一層,頗感侷促,但精神至為愉快,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有英明領袖蔣委員長領導抗戰,中國必勝,日本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一首。
2. 陶園()
3.  重慶市上清寺陶園(中山四路11号)靠近嘉陵江,見下圖。
4.  當時抗戰已近尾聲,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已於南京舉行二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來源

可比照 Google 地圖上現在的位置 https://goo.gl/maps/TzKeHo6BMJH2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月夜懷友

 十四、月夜懷友             劉陶福

一輪明月照中天,當此良宵憶昔年,
風雨對床談未了,五更燈射斗牛邊。

附記:(事實如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
1. 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四首。
2. 附記的“事實如前”應指與第十三首詩“思鄉”的附記相同(復家鄉朱光明同學之詩,並步原韻,於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雲南軍次所撰者)。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思鄉

十三、思鄉                 劉陶福

風塵僕僕那時休,憶別鄉關幾度秋,
萍泛天涯憐隻影,白雲遙遙悵悠悠。

附記:復家鄉朱光明同學之詩,並步原韻,於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雲南軍次所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注:此首詩為「喜愛的詩聯」(詩詞) 第十三首。

父親事略

“先生生而穎慧清華秀發。幼承庭訓學詩學禮是孝是忠小學卒業負笈粵東數年後入讀壽達國文專科學校國學專修科畢業時聞當代通儒太倉唐蔚芝文治先生,率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師生遷至桂林[1]為期深造遂游於唐校長之門。時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也。次年秋先生蒿目時艱更痛恨倭寇之蹂躪吾民吾土毅然從軍報國。先後於軍政部第四十五補訓處及永榮師管區司令部任上尉書記。三十二年一月調第二十集團軍雲耿鎮緬運輸總隊部任少校秘書十月、洊升中校主任秘書;勤慎練達為長官所器重。顧書生終不慣軍旅生涯.迭辭不獲,迄三十四年三月奉准離軍職。由滇入川抵渝適審計部為擴充業務考用新人  先生一試獲雋於同年四月進部工作派任書記官。親朋有以其棄中校而膺委任職為屈就者,則應之曰:「文武異途今自基層起任,亦理所當然。安知吾異日不能出類拔萃也。」抗戰勝利復員還都升主任科員。三十七年底大局逆轉審計部奉令遷地辦公隨部由京之穗。翌年六月調升總務處文書科長。未幾樞府遷渝再遷成都、臺北  先生護部印經香港輾轉來臺。”-- (節錄自先父治喪會撰述之先父事略, 民76年9月)

注:
1.  无锡抗战往事之《唐文治与无锡国专抗战西迁》(太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