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黃維琩先生金陵送別

小時候家裡的牆上掛的字畫中,我對黃維琩先生[註]所寫的一幅字(如下圖)特別喜愛,這幅字的字體工整且娟秀,說來我還很著迷,而對這位黃先生也十分敬慕。後來推測這很可能是在民國39年初38年初,因時局變化,父親須離開南京(見離京感慨一詩),當時兩廣同鄉,也是同事的黃先生贈與父親的。書寫的是李商隱的詩 --《對雪》(之二),充滿離情: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已隨江令誇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爭桂魄,忍寒應欲試梅妝
關河凍合東西路,腸斷斑騅送陸郎。


陶福吾兄大雅正之     黃維琩同客金陵   順德黃氏(印) 維琩翰墨(印)






















至於這首詩的含意,對當時孩子的我總是猜不透:第一、二句倒不難理解,但從第三句開始便迷惑不解,是隨某個官(江令)去某處? 怎麼又有盧家? 到了第五句,難道是要夜襲廣西? 第六句卻講女子妝扮。還好從最後第七及第八句,可以肯定這是在傷離別 ......

其實《對雪》這首詩的典故不少,有人說: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何況當時細蚊仔(小孩)的我哪能輕易弄懂呢?  近來查閱了這詩的一些注釋,語譯如下:

紛飛的雪花撲進了門簾,越過了白色的牆。那漫天飛舞的雪花比柳絮還輕,堆積到地上,比寒霜還重。雪落滿了樹枝,雪樹美的讓人讚賞;又飄進了令人妒羨的富麗廳堂中。入夜以後,雪花泛起的寒光能與月亮爭輝嗎?要是能耐得住寒冷,應會想將雪花貼上額頭,充當梅花妝。關山與河川冰封到了一起,很難辨別東來西往的道路;那黑白色相間的馬兒十分悲傷地送走遠行的陸郎。

(清)陸昆曾的《李義山詩解》則是這般解釋到:
在樹則為瓊樹,在堂則為玉堂 ,真所謂因方成,遇圜成
獨我有事行役而關河凍合不能不為之腸斷耳
瓊樹堂是實說,可能應欲是虛擬

南京中山陵雪景(圖取自網路)














[註]
黃維琩老師書法欣賞   (蕭燿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